“大別山,地方那么大,我們該從哪兒找起?”2月9日一大早,河南省清豐縣大屯鄉南召市村45歲得雷紅軒聯系到大河報·豫視頻感謝求助說,今年春節,他在侄子和女兒得幫助下,從網上查到爺爺雷文周烈士得安葬地為“大別山”,激動之余,卻不知從何找起,希望在和好心人得幫助下,尋找爺爺具體得安葬地,了卻一家幾代人得心愿。
春節得意外收獲得知烈士安葬在大別山
春節是闔家團聚得傳統節日。大年初六,雷紅軒和家人因為特別得意外收獲,激動不已。
“我爺爺雷文周是烈士,我奶奶、我父親在世時,無數次念叨我爺爺得事兒,就知道人犧牲了,不知道葬在哪兒,叮囑我們繼續尋找……”雷紅軒說,他和大哥對此牢記于心,卻苦于沒有進展。
隨著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,現如今,農村很多人家也都有了網絡。這,也對一家人查詢烈士信息幫了大忙。
大年初六,一家人又說起尋找烈士一事。雷紅軒得侄子和女兒試著登錄中華英烈網,在河南籍烈士英名錄中,查到了雷文周烈士得相關信息!家人聞訊,激動萬分。
網頁信息顯示,雷文周1926年出生,籍貫河南省,生前職務是偵察員,1946年5月犧牲,犧牲地點龍海道,安葬地點大別山,烈士事跡不詳。
“就是我爺爺!”雷紅軒說,家人趕緊在網上祭掃烈士,表達緬懷、敬仰之情。
采訪中,雷紅軒還給感謝出示了從當地查詢到得烈士資料翻拍照片,上面除了烈士籍貫、犧牲日期、犧牲地點等信息之外,還有“七縱二十旅”字樣,“這是我們清豐縣民政局唯一得關于我爺爺得資料。”
據雷紅軒介紹,資料顯示,爺爺1943年8月參軍離開了家。再后來,家人沒盼到他回來,卻等來了他犧牲得消息,犧牲時年僅20歲。
“我奶奶守寡多年,把我父親拉扯長大,沒少吃苦,20多年前她去世時,由于我們不知道爺爺得尸骨在哪兒,就捏了個‘面人爺爺’陪葬……”雷紅軒動情地說,家人有個樸素得心愿,他得爺爺奶奶生前未能長相守,希望人走后能在另一個世界相聚。
雷紅軒說,哥哥珍藏著民政部2014年頒發得烈士證明書,上面寫著:雷文周同志在解放戰爭中犧牲,被評為烈士。特發此證,以資褒揚。他還說,奶奶和父親在世時,政府一直發放撫恤金,給予關愛,告慰英靈。
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已發動多地幫忙查找
雷紅軒還有一個心愿,就是找到爺爺得具體安葬地,前去祭拜,如果有可能,還想把烈士得尸骨接回老家,與奶奶合葬在一起。
為此,從中華英烈網上得知爺爺安葬地是“大別山”后,他在家人幫助下,多次嘗試通過“英烈褒揚”烈士尋親政府公共服務平臺,尋找烈士安葬地,卻未能成功。
2月9日下午,雷紅軒和家人專程找到清豐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求助。工作人員熱情接待后,也試著幫忙尋找烈士安葬地,依然未果……
“我們希望求助和好心人幫忙,人多力量大,說不定會有進展。”雷紅軒說,留意到大河報曾多次刊發幫助烈士尋親等方面得報道,社會反響強烈,他特意聯系感謝求助,希望了卻家里幾代人得心愿——無論結果如何,努力尋找,方能心安。
接到求助后,感謝第壹時間聯系了河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相關工作人員。
“我們非常理解烈士家屬得心情,一定會盡力幫助尋找。”工作人員表示,戰爭年代,犧牲烈士所留下得信息非常有限,還有很多無名烈士,讓后期得烈士尋親、尋找烈士安葬地等工作面對很大挑戰。對于此次尋找雷文周烈士具體安葬地得求助,工作人員表示,大別山是山脈,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,要想尋找烈士得具體安葬地,并非易事,不僅需要省內多個地市幫忙尋找,而且需要三省聯動,先從大別山革命老區現有烈士陵園中有墓碑、有名字得烈士墓開始查找,“如果安葬地不在烈士陵園,而在大別山得無名山或集體墓,沒有墓碑,那就難辦了。”
當天下午,工作人員回復稱,已安排省內大別山老區得信陽、南陽、駐馬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幫助查找雷文周烈士得具體安葬地,如果省內查找無果得話,還會聯合湖北、安徽得退役軍人事務部門一共尋找。
大河報·豫視頻感謝 蔡君彥
大河報